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一座是“詩畫江南”山水濱湖,一座是“天路桃園”魅力門戶,兩座城,一條心。多年來,無錫市濱湖區與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牽起千里之緣,一批批默默奉獻的援青干部在高原大地上揮灑自己的汗水,也為民和的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0年5月,掛職民和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張躍建從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踏上了千里之外的海東市民和縣。3年來,他用心用情用力栽下了東西部協作的“梧桐樹”,為民和縣帶來新理念、新經驗。
民和-濱湖東西部協作產業園位于民和縣川垣新區,初到民和縣,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張躍建一遍一遍跑園區開展調研,深入了解園區發展的問題短板。在他的協調努力下,175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資金助力園區附屬設施配套工程的建設,17家中小企業入駐園區享受優惠政策。
張躍建依托濱湖區企業先進科技與成功經驗,大力引進優質企業,引進落地民和投資建業的東部企業6家,創造就業崗位200多個,園區成為企業發展、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為了讓民和縣農產品走出去,張躍建為兩地企業牽線搭建平臺。舉辦首屆“蘋果電商節”,兩家高原特色農特產品體驗店落戶濱湖區,民和的牛羊肉、馬鈴薯等30多種農產品暢銷長三角地區。
3年來,張躍建下基層、走鄉鎮,訪民情、聽民意,每到一處,他仔細聽、詳細記。翻開他隨身攜帶的民情筆記,密密麻麻的記錄,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工作點滴。他的足跡踏遍民和縣22個鄉鎮和200多個行政村。在防汛關鍵期,他深入聯點水庫堅守一線;在節日節點,他放棄休息深入聯點鄉鎮,到困難群眾家中慰問幫扶。
作為東西部協作掛職隊伍中的一員,張躍建著眼民和所需,在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方面傾情幫扶、全力支持。3年來,通過“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牽頭選派55名專業技術人員在民和縣開展支醫支教支農工作,組織36批1062名民和縣黨政干部、教育、醫療等領域專技人員赴濱湖區參加培訓,兩地人才交流進一步深化。
“來的時候不適應,走的時候放不下。”3年掛職期即將結束,對于民和這片土地,張躍建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張躍建看來,每一名東西部協作掛職干部心中都有一份責任,他們也在奮力前進中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